搜尋此網誌

2010年1月9日 星期六

聯合報書評「老房子新感動」一書


挖掘老房子、挖掘老靈魂─評「老房子新感動」
【聯合報╱游智惟】


有些人會問:「到底怎樣才能夠發現這些美麗的老房子呢?你們如何去發掘到別人看不到的老房子的美好呢? 」

「旅人」一書中,胡晴舫說:「旅人帶著他的偏見趕路。」物不自異,人們常常用著自己以為正常的俗世價值觀來看世界,卻不知道自己的眼睛早已被矇蔽。

老房子亦同,真正令人得到感動的建築物,衡量的方法早已跳脫一般用坪數、格局、座向等外表簡單可一眼看穿的方式來發現。


如同筆者除老房子再利用外的客製化旅行本業服務,每一位旅行者都應該擁有一個與他人不同的旅行安排,因為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生命個體,從旅行經驗、行程天數、地點人數、人員組成、年紀大小與背景興趣等,都是會影響旅行的每一個各自因素。所以,這些是感性的決定,不是理性的分析。


以筆者經營的西市場謝宅為例,坐落於古都台南市區中近百年的歷史建物淺草市場內,市場走道二樓天井下昏暗封閉的街廓,實際上卻是一棟僅有五米乘五米的細長建物,透過一樓通往二樓近80度傾斜的木梯扶搖直上,三樓露台的開闊見天卻又令人大感吃驚,直呼那是通往城市裡的桃源祕境之路。
但這空間裡面累積下的故事才是令旅人們一再流連的原因,老房子的保存也留下了屋主謝家一家人的記憶,在這些繼續往前不間斷的時間累積,前來住宿體驗的旅人們也一併成為了這棟老房子故事的一部份。而這些從不想像自己會成為台南人的旅人們,也終於在台南有了個家。


在東京,數量龐大的居住人口產生了空間狹小的問題,這與早期台灣都市發展是同樣的狀況,所以許多的老建築需要配合著不同需求生活的人而去改變,形成了各種特殊空間到處都有的情形。但東京城市發展從未停歇,所以如何在一個快速滾動的國際都會中找尋有趣具有發展的標的物,也是「老房子新感動:東京生活空間的再提案」一書作者馬場先生的志業與工作。


但台灣狀況不同,許多舊城區內的老房子因為巷弄狹隘,格局不符現在所需,反而乏人問津。年久失修的狀況下,往往落得拆除的命運。這是城市歷史的損失,但多數人尚未關心,這也是我們積極努力從事老房子保存與再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果住宿是有張乾淨的床就行了,那家呢?透過一個老房子,我們可以談家庭、談生活、談歷史、談過去與現在、然後想像未來,或許,我們大家能從老房子中看到些什麼、想到些什麼,突然間記起來自己遺失了什麼?」


老房子有著現代生活缺乏的簡單本質。就像許多所謂的「樂活」是以腳踏車、有機食物來建構,而不是從改變心境做起;現代環保是以高價格的科技產品來偽裝想像,卻不是從周邊如何降低資源浪費、使用既有的老物品開始。


當插花開始以釘書機,鐵絲等方式固定花與花器之間的關係,其想顯現的僅是表面的美好,花道背後那些古人用來修身養性、尊崇自然意的信念便蕩然無存。


當所有作為失去了本質的堅持,那價值將如履薄冰,一觸便易破碎消失。若是您對於古老的事物有著莫名的感動,就如同您的身體中藏著老靈魂的記憶;那麼幫助老房子找到新生命,也能從中尋到您的新生活與感動。
(作者為風尚旅行社總經理、老房子事務所創辦人)

1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試試看!
能不能留言。
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