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0年12月21日 星期二

深秋的海上祭典 2010 瀨戶內國際藝術祭


『刊登於香港杯子cup雜誌。Issue 107, December 2010』


在香港這個大都會,最大型的設計活動,必須能夠與「營商」扯上關係,然後可以跟整個社會最迫切的議題都毫不相干,而這正正是這個地方不會有好設計的最諷刺原因。誰也懂得說日本人很會設計,但放眼整個日本,除了東京這種大城市,鄉郊有設計嗎?甚至是荒島呢? 

今年已過去的盛夏,在日本中部七個被瀨戶內海隔絕的小島,數十名日設計師與藝術家將作品導入了山林、湖泊、海洋、稻田與洞穴,呼籲當地人在欣賞設計之餘更要親近土地,甚至要大家多思考,一個國家只顧發展城市而遺棄小島的課題。設計必與營商掛鈎,誰說的? 

從生命到海權


這是一個反省的時代。當文明愈來愈進步,人與人距離卻愈來愈遠,原本的美好事物均被科技便利與商業思考邏輯所佔據時;這時候,思考回到最初變成了人類追求的方向。

所以,故事是這樣開始的:世界上許多陸地板塊是相連在一起的,一位非洲南部的女性成為人類共同的母親,因為人的基因起源於這裡。從此人類開始不斷地繁衍,為了生存而遷徙移動,穿越了高山海洋,到達了新世界開始了新生活;隨著環境差異延伸出語言、文化、宗教、飲食與膚色等不同。而無論現在是黃種人、白人,或者黑人、南島語系原住民等,其實都是一家人。十幾萬年過去,這些人從生活的地球上大量擷取自然資源,讓生活更進步。卻也因為無止盡的欲望,大量工業開發形成了污染、快速的商業交易充滿了貪婪、人性的自私與醜陋,我們失去了原本的美麗土地。

七座荒島的大冒險


而日本這些被瀨戶內海隔絕的小島,各有著不同的悲慘命運,「豐島」曾是日本最大工業開發及廢棄物傾倒的垃圾島;「犬島」是有著重污染的大煉銅廠,殘留了大量銅礦渣與廢棄玻璃;而一群被認為是高危險傳染病的痲瘋病人被隔絕在「大島」上,被社會所淡忘;「男女木島」則是因為島嶼狹小土地不易耕種,居民外移形成了人口老化的現象,幾乎成了無人荒島。那麼,這些島嶼就此失去了希望嗎?

有了「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成功經驗的策展人北川富朗再度邀請了數十位藝術家從環境思考創作,將作品導入了山林、湖泊、海洋、稻田與洞穴,期待讓更多人親近土地,再度愛上這裡與關注這些課題。

從土地上長出的作品


而這些創作與許多置放在美術館裡的藝術作品不同的是,這裡沒有印象派、野獸派、立體派與普普藝術等這些殿堂內只有專業者才能理解的作品;而是每一個藝術家透過對土地的感覺,從當地的傳說、從地景與地貌、從生活中的回憶,像似從泥土中冒出來的小草,簡單而純粹。不需要太多的語言與解釋,就能讓每個參與者從中得到感動與收穫。

由藝術家青木野枝用鑄鐵焊接打造的「空之粒子」,位置在村子裡的神社邊,彷彿是人與神之間設下了看不到的結界。將來自世界各地的報紙包成一團團大大小小的球,切開後都是不同事件與記憶的累積,這是川島猛的思緒。岸本真之與澳洲藝術家Harmonica將一般家中的盤碟碗杯堆疊組合成球狀與塔狀,以及用傳統花布將大大小小的碗包覆成一朵朵的花,為不起眼的生活用品再度賦予了新生命。

從山間小路往上爬,森萬里子的作品發想於古老傳說,湖泊是靈魂等待轉世的暫存之地,淺綠色凝固不動的湖面上佇立的白色發光柱狀物,便是傳遞訊息的媒介;寂靜陰涼的氛圍,讓人感受到跟宇宙間的一股力量存在。戶高千世子像鳥也像花的白色翅膀在田中的池塘裡輕輕拍動著,心情也隨著愉快起來。在肥土山農舞台,來自台灣的王文志用竹子編織成了巨大的「小豆島的家」宮殿,是最受歡迎的地點;陽光從竹縫間灑下,躺在內部的竹榻上休息,變成旅人們最深刻的體驗。

新的美術館時代來臨


一個美術館只收藏一件作品,而作品本身就是美術館。普立茲獎得主建築師西澤立衛與藝術家內藤禮氏聯手在豐島唐櫃崗的金色梯田中,打造了全新概念的「豐島美術館」。白色水滴狀建築母體中,一百八十處出水孔從地面各處湧出小水滴,地面的傾斜讓水滴像是有生命般在空間裡四處流竄;上方的開口灑下了陽光、吹進了微風,與地面的水構成了生命的三大要素。建築結構像滴在荷葉上表面張力的圓形水滴,內部的蛋型空間運用週邊支撐,中間沒有任何柱子存在。彷彿異世界般的無邊際視野,人們進入後就變得縮小而遙遠,在視覺上產生了極大的震撼。走出主建築物旁的小水滴,是販售紀念商品的銷售部,也提供當地季節剛剛採收的稻米製作的飯糰,是非常適合在心靈激盪後的歇息之處。

島嶼與島民的關係


這樣的活動持續了一百天,龐大的旅行人潮是否改變影響了當地居民的作息呢?我們在旅途中不斷地問自己,也試圖尋找著更多答案。島上雜貨店的奶奶在我們一群人端著泡麵坐在門口板凳上吃的時候說:「好久沒有年輕人來了,雖然進進出出的人變多了,但是每個人都是非常有元氣的呢。」、「日子還是每天都是早起工作一樣的過,但是家裡的小黑狗倒是變得比較開心了許多。」在田間準備著收割稻子的老先生微笑著說。

在找尋更多新可能的狀態下,兼顧著在當地生活的居民們的聲音,這才是對的事情。而不是一味的由上而下的自作多情,自以為可以一廂情願的作法來嘗試改變他人,失去了彼此的尊重與互信。唯有緩慢且親近的用心對待,才能共同打造美好的未來。

如果你的出現是認為要幫助我、教育我,那麼請你回去。 

G如果你將把我的經驗看成你生存的一部分,那麼或許我們可以一起努力。 

《玉山魂》


台灣布農族作家.霍斯陸曼伐伐(Husluma Vava, 1958-2007)

2010年8月28日 星期六

學學文創 -【那些創意背後的事】課程招募中 !



那些創意背後的事-從發想到執行的創意經驗大分享|系列課程特別邀請《全民最大黨》製作人陳志鴻、藝文活動文宣設計張治倫、Punch Party發起人林凱洛、《WE PEOPLE東西名人雜誌》創辦人李冠毅、風尚旅行社與台南謝宅發起人游智惟,公開分享他們從創意發想到製作執行背後的成功經驗。


課程簡介
旅行也可以充滿時尚與品味,讓推動深度旅行、自主旅行的風尚旅行社總經理分享,如何從文創角度思考企業經營的哲學。

課程大綱:
1.旅行夢想的傳承-從自在嬉遊到風尚旅行。
2.客製化的創意旅行設計之道。
3.大計畫-每個人都變成旅行玩家來帶路!

講師簡介
游智惟,1976 年生,樂觀到極致的瘋狂造夢射手座。期待用旅行改變世界。
從台南統一俱樂部會務經理,到04 年創辦自在嬉遊旅行概念店,05年一年辦過五十幾場自助旅行講座,
08年後專注於提供客製化旅行規劃服務的風尚旅行社與推動舊建築保存再生的老房子事務所。

網址:
http://www.wretch.cc/blog/ohworkshop 老房子事務所-西市場謝宅
http://www.l-instyle.com/ 風尚旅行社
 
開課期間:2010/10/22 - 2010/10/29
講師:游智惟 風尚旅行社 總經理
總時數: 4 hrs
價格:NT 1000
地點:學學文創志業大樓
招生對象:一般大眾
備註:VIP插班會員可單堂課購買。

2010年8月25日 星期三

旅館,就是決定旅行落腳的開始。


去峇里島,應該要住VILLA
這幾年,這變成了一個信仰。
不管是低價旅行團安排入住的類似集合農舍式的VILLA
或是全球跨國連鎖飯店品牌鉅資興建的頂級酒店式管理VILLA
只要單院獨戶裡有峇里島家具、長泳池、種顆雞蛋花,都統稱『VILLA』。
而信仰需要貢獻的價格從一百美金一晚到一萬美金一晚都有,
玲瑯滿目的選擇,目不暇給的動人寬景照片,
把旅人帶入了夢幻假期。而選擇卻變成了頭痛的問題與惱人的問題惡夢。

去年暑假,風尚接待了一組四人家庭客戶;
年輕的夫妻準備帶著八歲、十歲的可愛兒女前往這島嶼旅行。
旅行經驗豐富的他們直接指定了報章媒體強力推薦的巴里島寶格麗酒店(BVLGARI HOTELS & RESORTS BALI)與山妍四季酒店(FOUR SEASONS RESORT BALI AT SAYAN),
而整體的家庭旅行預算大約在新台幣三十萬元。

寶格麗酒店位於金巴蘭,是百年歷史的義大利知名品牌BVLGARI投資經營的精品頂級飯店,另一間位於義大利米蘭。主要設計為59間面對著印度洋斷崖興建的VILLA,可以直接從私人別墅陽臺一覽絢爛動人的夕陽景致!精緻家具與各項裝飾品如手工製作傳統峇里金銀線刺繡床罩、B&O電視音響、寶格麗系列用品等,全是絕無僅有的奢華象徵。

而山妍四季酒店更是自1998年開幕以來,屢屢獲得全球最佳旅館之列,更在2005年被TRAVEL + LEISURE MAGAZINE評鑑為全球最佳旅館第一名。在烏布神聖的AYUNG 河畔,51VILLA散落在河谷間,氣勢非凡的圓形LOBBY、浮懸空中的荷花池、低調時尚的設計透過線條量體,傳遞出旅館期待賦予住客的強烈感受。

如此高貴難得的住宿選擇,好像每個人都會心動吧。
但是否這樣的旅館就是最適合他們的,也許未必。
旅館是創造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場域,透過觀察入微的洞悉思考,
身為規劃旅行的人才能給予最忠肯的建議。

對於帶著兩個孩子的年輕夫妻來說,假期最主要的目的在於家庭;
如何讓親子間的親密互動,彌補現在社會環境下,
多數雙薪家庭均由保母代為照顧而形成的親子疏離。
而試著遠離遊客,擁抱更自然原始的空間氛圍,
或許比起品牌精神或是經典設計來的更符合需求。

最終,我們推薦了遠離KUTASEMINAK等喧鬧觀光區,
距離市區五小時車程的東北邊巴里島SPA VILLAGE TEMBOK BALI旅館與深處烏布山中村落的COMO SHAMBHALA ESTATE AT BEGAWAN GIRI旅館,取代了原本他們的計畫。

旅行歸返,這對夫妻捎來感謝的的訊息。
『 好久沒有這樣的旅行了。 』太太滿懷感動的這麼說。
遺世獨立的自然環境排除了外界的喧擾,
只需要專注在掌握珍惜與家人真實相處的每一刻當下,
在旅行中產生了期待且難得的感動。
而現實面,花費的預算也僅需原本的三分之二。

許多友人問:「你們只做規劃旅行的定義在哪裡,每次要推薦給其他人都很難形容。」
我說:「就說是販賣生活態度的旅行社吧,主要的對象是重視生活的朋友們。」
旅行,購買的是進入另一個不熟悉村落的生活體驗與人事物感動;
而旅館,就是決定在這村子裡落腳的開始。
至於價格高低,只是反映興建成本與服務費用的數字計算罷了。

春天到,峇里島三月底過一年一度印度教年。
首日各村莊百鬼出巡遊街,鑼鼓喧天;
隔天,全島熄燈勿語,是寧靜日。

旅行有時是為了喚醒心中的呼吸,
有時是尋訪一段未知的生命經歷,
三月台灣春分多雨,是日暝對分、插秧的時節。
如果微風有排名,峇里島當之無愧。

起心動念了嗎?起身到峇里島過年吧。
(峇里島新年約為國曆3月份)

(本文發表於2009年4月份當代設計雜誌)

2010年7月15日 星期四

老房子俱樂部 ( 2008年1月撰寫刊於王城氣度)



文‧圖/游智惟
老房子就是老房子,永遠改變不了,
就算是花幾百億蓋摩天大樓也得不到老房子的故事,
因為那是老房子獨一無二的歷史價值。.
如同屬於你個人的記憶寶盒,
沒有人可以取代,也無法複製。


和老房子一起來搞創意

停留在台南已經十多年,常常有人問:『宜蘭與台南剛好在台灣對角的二邊,你為何從宜蘭跑到台南來生活,而且好像不想回去的樣子?』當然,求學的過程雖是起因,但是台南數百年來所累積的優雅風範,蘊藏了豐富的人文、歷史、美食與生活型態,成就了一堂一輩子都沒辦法修完的『府城學』,這或許才是無論如何的威脅利誘,也不願意離開的主要理由吧!


十多年過去了,算一算待在台南的時間已有數千個日子,由於對美好生活與自助旅行有著更多的嚮往,便打定主意在台南落地生根,開了一家關於旅行規劃的小店,期盼透過旅行這件事情,完成更多對於文化生活推廣的工作;也因如此,當有機會接觸來自台灣各地、甚至於國外的朋友,便找他們一起討論關於台南這個城市的魅力所在與其旅行觀光資源的規劃與改進之處,相談之餘,往往有新的想法出現。

最常與友人們討論的,就是台南府城與日本京都的對照;一個是擁有近四百年歷史的台灣最古老城市,一個是日本自中國唐代長安仿造而建的一千二百年古都;這二個城市在許多地方有相似之處,緩慢的生活步調彷彿將時間凍結在城市中,無論是走路、騎車,都彌漫著一股真正用心活著的氣味。有許多各具風格的老建築,有的就在路旁、有的潛入巷裡,在山牆與樑柱就可以看到這段歷史的記憶。最為人稱道的飲食小吃,除了早被發現的小吃名店外,有更多在地味道的小店就藏在巷弄中,帶來意外的驚喜。『無論走到東西南北哪條路,都能發現許多極致美好的地方。一種非關繁華,也不屬於熱鬧的、安定而紮實的存在感。』日本京都當代作家壽岳章子在「千年繁華」一書中這樣描寫京都。如此相似,似乎預言了台南尚未發掘的潛力,不禁使我們對她有著更多的期待。

但是在許多朋友的眼裡,府城呀!府城!似乎只有小吃跟古蹟,安平古堡加周式蝦捲、陳家蚵捲、安平豆花,再帶個蝦餅與永泰興蜜餞,這是一包;赤崁樓加度小月擔仔麵、義豐冬瓜茶、森茂碗粿,順手包個松村燻之味,這又是另外一包。這就是台南最讓人熟悉的二包行程了!這也難怪ㄧ團一團的觀光客,只把台南當作是中繼站,吃吃喝喝後就趕往高雄都會區。如果,原本屬於這塊土地上的東西不能被保存,只為了眼前的短暫獲利,將古蹟、小吃文化包裝成適合觀光客的[類夜市]區域,偶而再變裝為文化季之類的大拜拜,這樣的光景又能維持多久?安平的延平街是如此,孔廟前的府中街亦不遠,這和筆者眼中所看到的美好台南完全不同啊!

有人說,只要有錢,要蓋像台北一零一這樣全球最高的大樓其實一點都不困難;對岸的上海在蓋,中東的杜拜也在蓋,而要蓋一間具有歷史記憶的百年老屋是何其困難,因為縱使可以模仿房子外觀,蓋好一間形似老屋的建築,卻必須苦苦等待一百年後,它才能真正成為百年老屋。

可喜的是,台南的老房子就是一個最有潛力的空間,這裡有許多外表保留原來樣子的老房子,只要稍加改變,增加老屋空間的現代使用功能,讓建築外表駐留在過去,展現他特殊的原始風韻,老屋的再生便成為台南文化創意最棒的題材。旅行中,看到很多國家不遺餘力保存原本屬於城市的記憶,讓建築帶領著歷史往前走,擁有數百年歷史的府城,當然也可以做到。

法國巴黎亦是個古老城市,聖母院、羅浮宮、凱旋門等知名歷史建築外,整個城市幾乎都由超過百年歷史老建築所組成。法國大革命後重整的巴黎市區,歷經一百多年後是否像台灣一樣為了都市發展而消滅老房子呢?錯了,巴黎人以自己能夠住在這樣歷史的老城市而自豪,既不去改變老房子外觀,保留老房子的外牆與建築立面,且透過限高令的法規協助,在老房子的框框內建立符合現代使用的新空間,讓巴黎古老的城市風貌得以永續保存,使之成為全球最重要的旅行城市,因為整個城市就是一件偉大的藝術品。他們幾乎排除每一棟現代化的建築,對於力保老房子的努力,值得我們用心學習。

日本北海道小樽運河旁的倉庫建築群,讓這個位於北國原本已經沒落的港灣小鎮,起死回生,每年吸引了成千上萬的旅行人潮,到運河旁浪漫散步。為了再造這個漸趨沒落的港灣小鎮,政府於1966年決定進行城市更新,但自預計拓寬道路覆蓋運河以來,當地的文史學者與市民們不斷透過活動與說明會,凝聚民眾力量,呼籲保留古老風貌,經過多少年的努力奔走,才使公部門從漠視轉向積極參與,進而打造成為今日小樽運河的復古獨特風貌。所以,只要去做就有機會!

近幾年,社會景氣的復甦,帶動房地產業的興起,卻也變成文化建築保存的直接危機。台南老房子一下子少了許多;大智、大仁街口,曾代表台南地標的新松金樓、府前路的台灣銀行日治時期宿舍群、開元路橋旁的台鹽宿舍、萬昌街近開山路的50、60年代獨立洋房、神農街入口的老屋,一處處都面臨了拆除的命運。面對這樣的事件不斷重演,令人感傷,缺乏資源,無力展開搶救,更叫人遺憾。

思考這樣的事件,卻發現這其間存著矛盾。因為對於重感情的台南老房子屋主來說,不願將上一代傳下的屋子賣掉或拆除,但是老房子的維護與整修卻是保存的一大負擔;在不確定是否可以順利出租或是維修入住的情況下,多數的屋主寧可保守:放著不管。當這些深富歷史記憶的老房子,在沒有人入住維護或整修的情況下,屋瓦或樑柱的損壞,隨著時間日趨嚴重,最後往往只能以拆除收場。

索幸,目前在台南有一群人,因為喜愛老房子,透過自己的力量去保存它,甚至直接進駐老房子,一點一滴的慢慢實現自己的夢想。有人用早期洋房開了獨特的二手書店(草祭水又中心,已遷移),有人將台灣第一家唱片公司倉庫變成了餐飲空間(伊藤料理),海安路的殘破老舊房屋有著令人驚豔的創意設計(藍晒圖與二葉亭),傳統街屋、日本宿舍、日治建築成了風格夜店(SUCK、LEVEL、雞屎山學院、呼拉嗚嘶、二空夜店等),澳門糖水店開在日治時代建築的樓梯間(現巴貝羅斯)。肚子餓了就找間老房子進去吃飯吧(赤崁擔仔麵、18巷花園、香草花園),走累了找間老房子品茶、喝咖啡(奉茶、窄門),老房子也是藝術與設計的好空間(台灣新藝、西屹設計、打開聯合、設計公寓),都是台南老房子新創意的展現。

如果可以將這些和我們一樣喜歡老房子的朋友,集合在一起,透過『老房子俱樂部』的平台概念,推動台南老房子新創意的保存,使更多朋友瞭解,台南原來有這麼多有趣的地方,也讓屋主知道老屋可以如此活用,交給喜歡老房子的人來利用,不僅保存了房子,還能推動有創意的點子,使更多喜歡老房子的朋友一起來加入老房子俱樂部的行列。

老房子俱樂部的概念由此而生…。


台南有數百年累積的文化深度,老味道、老行業、老房子、古老的故事和記憶,讓這個城市不斷活著的,正是這些最令人不在意而最容易失去的東西。這些建築、這些店家、這些人們,這些藏富於巷弄中感人的印記,掌握住我們現在還可以擁有的幸福,不讓它在我們的手中消失。

因此,如果可以,我們將會一步一步完成這個計畫,把老房子、小巷弄串聯在一起,就有了一張屬於老房子的旅行地圖,跟一般坊間的旅遊書不同,用生活在台南的角度規劃,地圖上有著台南在地的日常小吃,雖不知名卻是幾十年堅持不變的口味;還有分布各地的廟宇與古蹟,古時候巷弄與現代路名的比對以及佈滿城市的老房子。帶著大家騎著腳踏車或是用雙腳,走進台南古老的街道巷弄內,不是觀光也不是旅行,而是用心生活,體驗與我們息息相關的身邊事物。


2010年5月10日 星期一

富邦講堂 2010春夏 設計系列 - " R " 的設計‧逆轉勝 - 7月7日講座



本次的設計系列,要在遞嬗的世代裡, 發現跟生活脫離不了關係的"R"的設計。什麼是"R"的設計? 不見得是設計中要強調環保的3R(Reuse, Recycle, & Reduce), 而它可以是一種設計與創意手法的翻轉(Reverse), 讓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陳舊與創新,這些看似衝突對立的兩方,透過這些建築師、設計師與創作者們, 藉著生命中累積著的養分,歲月裡沉澱著的記憶, 在日本、在台灣,創造出一幕幕令人驚異的生活美景, 更要透過講堂將他們的創作經驗與思考門道, 巧妙地翻轉到各位手裡!(課程規劃‧主持│吳東龍


07/07 伴隨成長的工藝在老屋裡孕育新生命 
│來賓‧主講│游智惟老房子事務所設計總監、風尚旅行社總經理)
西市場謝宅,或是佳佳西市場旅店,不僅是將台南眾多老屋空間再生而已。在這些生活的空間中,歲月裡的記憶被形塑得具體而觸手可及,就像八十幾歲的工匠師傅找回了舊宅的生活記憶,還有好多伴隨成長的生活用品與智慧,在工藝精湛的職人與設計師合作下,會有什麼可以逆轉出讓人腎上腺素激升的化學變化嗎?且聽游智惟的新發見。http://www.wretch.cc/blog/ohworkshop 

來去報名 │ 富邦講堂 

我的台南小旅行-夜遊府城 (刊登於蘑菇手帖春季號/2010 第23期)



每周五下班搭巴士返回台南,這是我的固定小旅行。
常有人問,每星期這樣不累嗎?
我說:下班了,回家會比較累?
對我而言,台北的生活環境是工作,台南的緩慢步調是生活。

深夜,步下巴士。
張開迷濛的睡眼,映入視線的是車站旁的菸酒公賣局及台鐵倉庫;
聽說過陣子,這裡是台南創意文化園區預定地,未來會長成怎樣?
我衷心期待。

台南火車站已經一百一十歲了,
在某張老照片中發現,過去站前圓環還立有類似東京鐵塔的建物,
世代交替,現在圓環上立的是甚麼?國父亦或蔣公?還是橄欖球隊?好像沒有太多人注意了。
跨過花圃,橫越馬路,我看到了。是鄭成功。

繞著圓環的客運站牌,印象中有近二十年了,
過去那種老舊公車已經被新型觀光巴士取代,
但不知怎麼著,我總想像著搭上那樣的老公車,
在午後的時光看著窗外的廟宇古蹟與街景人潮,
或許也是一個符合台南氣味的作法。

沿著中山路南行,路上多數白天人聲鼎沸的店家早休息了。
偶爾看到某書店夜間全員加班布置著上架新書的櫥窗,也作著盤點,
忽見空中飄著紅色十字架,漆黑的夜空中更顯亮眼。

行經民族路,左側東亞樓旅社旁巷弄,是我每每帶人晃蕩台南必經之處。
路面急降一樓高的斜坡,古老的德慶溪河道在此轉彎,延民族路往西流去台江內海。
而台南往往出現與現今城市規劃中奇異方向的街道,多數也是早期五條港河道的遺址。

續往民生綠園方向去,府城做十六歲成年禮的開隆宮入口有個[旭峰號]五金雜貨鋪,二層樓小小的日式建築立在廟旁,一轉進巷內就可看到。後方有個已經荒廢的菜市場,攤子都遷走了,只剩下幾間小店仍然固守著崗位。巷底有個長長階梯可以連人帶機車騎上二樓,有十多戶的透天住宅人家,就座落在這市場上頭的聚落裡。時間雖然在我腕上的錶裡不斷前進,時光卻在此停住了。

大馬路對面的教堂旁巷內呼拉呼嘶,是原住民朋友開立的酒吧,土黃色的老建築,二樓原來有個小露台相當可愛動人。每日上演著熱情洋溢的傳統舞蹈,而小米酒是我最愛的之一。數年前看到門前貼著出售,急急聯絡希望能將此屋購入保存,但早已被另外同樣想要留下老屋的老師搶在一天前買下,深感慶幸。

越民權路,右側的竹記冬菜鴨是老店,幾樣菜都堅持傳統原味,我雖不愛吃鴨肉,但老舖子總有一股精神值得佩服。與雙全紅茶一樣,平日工作很辛苦,假日該休息就關門放假,就算觀光客再如何多也都跟他無關。而竹記只在下午四點後開到晚上十一點,對於想深入台南生活文化的旅行者而言,避開假日才是王道吧。隔壁的和成帆布行已經是第二代接手了,從過去為了讓更多學生有帆布書包可以使用而守住。近年來也因為復古風格與台灣品牌的崛起,接單也變成應付不暇,數十年的努力慢慢的也得到開花結果。

繞到後面的奉茶,葉東泰大哥通常尚未熄燈,打烊後才是可以煮茶品茗、徹夜長談的好時間。而白天午後坐在騎樓下看著對面測候所喝茶曬太陽,也變成了我最常出現的場景。舊名民生綠園的湯德章紀念公園,對於台南人來說,民生綠園這名字還是無法改掉,似乎也變成了分辨新老台南人的方法之一。園中的鳳凰木均超過百年歲數,每當驪歌響起,花朵宛如鮮紅惹火的瀑布由樹梢落下,搭配滿滿的綠葉,真令人心曠神怡。

夜間的台南涼風徐徐,溫度宜人,車子與遊客也幾乎都消失了。幽靜的文學館默默的坐在一角,伴著嘉南大圳組合事務所,臺南合同廳舍,臺南警察署,山林事務所,勸業銀行與林百貨等老建築,在深夜裡繼續的守著這座古老的城市。

孔廟的紅牆依然美麗,對面的草祭二手書店的老闆蔡漢忠有股牛脾氣,禁止拍照是為了避免破壞愛書人閱讀的環境與專注。夜晚的府中街比起白天的混亂,感覺好多了。

沿著南門路往南走,到了南門城;再過去就是以前的台南城外了,
停住,因為我家到了。晚安。

2010年1月9日 星期六

聯合報書評「老房子新感動」一書


挖掘老房子、挖掘老靈魂─評「老房子新感動」
【聯合報╱游智惟】


有些人會問:「到底怎樣才能夠發現這些美麗的老房子呢?你們如何去發掘到別人看不到的老房子的美好呢? 」

「旅人」一書中,胡晴舫說:「旅人帶著他的偏見趕路。」物不自異,人們常常用著自己以為正常的俗世價值觀來看世界,卻不知道自己的眼睛早已被矇蔽。

老房子亦同,真正令人得到感動的建築物,衡量的方法早已跳脫一般用坪數、格局、座向等外表簡單可一眼看穿的方式來發現。


如同筆者除老房子再利用外的客製化旅行本業服務,每一位旅行者都應該擁有一個與他人不同的旅行安排,因為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生命個體,從旅行經驗、行程天數、地點人數、人員組成、年紀大小與背景興趣等,都是會影響旅行的每一個各自因素。所以,這些是感性的決定,不是理性的分析。


以筆者經營的西市場謝宅為例,坐落於古都台南市區中近百年的歷史建物淺草市場內,市場走道二樓天井下昏暗封閉的街廓,實際上卻是一棟僅有五米乘五米的細長建物,透過一樓通往二樓近80度傾斜的木梯扶搖直上,三樓露台的開闊見天卻又令人大感吃驚,直呼那是通往城市裡的桃源祕境之路。
但這空間裡面累積下的故事才是令旅人們一再流連的原因,老房子的保存也留下了屋主謝家一家人的記憶,在這些繼續往前不間斷的時間累積,前來住宿體驗的旅人們也一併成為了這棟老房子故事的一部份。而這些從不想像自己會成為台南人的旅人們,也終於在台南有了個家。


在東京,數量龐大的居住人口產生了空間狹小的問題,這與早期台灣都市發展是同樣的狀況,所以許多的老建築需要配合著不同需求生活的人而去改變,形成了各種特殊空間到處都有的情形。但東京城市發展從未停歇,所以如何在一個快速滾動的國際都會中找尋有趣具有發展的標的物,也是「老房子新感動:東京生活空間的再提案」一書作者馬場先生的志業與工作。


但台灣狀況不同,許多舊城區內的老房子因為巷弄狹隘,格局不符現在所需,反而乏人問津。年久失修的狀況下,往往落得拆除的命運。這是城市歷史的損失,但多數人尚未關心,這也是我們積極努力從事老房子保存與再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果住宿是有張乾淨的床就行了,那家呢?透過一個老房子,我們可以談家庭、談生活、談歷史、談過去與現在、然後想像未來,或許,我們大家能從老房子中看到些什麼、想到些什麼,突然間記起來自己遺失了什麼?」


老房子有著現代生活缺乏的簡單本質。就像許多所謂的「樂活」是以腳踏車、有機食物來建構,而不是從改變心境做起;現代環保是以高價格的科技產品來偽裝想像,卻不是從周邊如何降低資源浪費、使用既有的老物品開始。


當插花開始以釘書機,鐵絲等方式固定花與花器之間的關係,其想顯現的僅是表面的美好,花道背後那些古人用來修身養性、尊崇自然意的信念便蕩然無存。


當所有作為失去了本質的堅持,那價值將如履薄冰,一觸便易破碎消失。若是您對於古老的事物有著莫名的感動,就如同您的身體中藏著老靈魂的記憶;那麼幫助老房子找到新生命,也能從中尋到您的新生活與感動。
(作者為風尚旅行社總經理、老房子事務所創辦人)